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描写的是春季时分原野上春草茂盛的景象。诗人以春草为喻,借生命力顽强的春草比喻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,抒发了诗人心中浓重的惜别愁情。
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的译文
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,青草在每年的秋冬季节枯黄,等到春天时恢复浓绿的草色。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,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。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,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。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,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。
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的写作背景
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。相传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,当时白居易仅仅十六岁,这首诗是白居易在科举考试的现场按照试题要求所作的诗歌。全诗通过描绘古原上的茂盛野草,以草木之茂盛抒发了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。
《暮江吟》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象,从第三句“可怜九月初三夜”就可以看出来是秋天。诗中描绘了夕阳西沉、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,体现...
《桃花源记》第一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,暗示将会出现“奇境”,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,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,重点突出...
“七百里驱十五日”描写的是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的战斗场面。第二次大“围剿”指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蒋介石对红一方面军...